- 計畫緣起
本計劃由保羅國際議題跨域行動研究中心(以下簡稱本中心)策劃執行,建基於本校過去執行的三個校級跨院系跨領域計畫:
(1) 畢拉密計畫(「搖滾畢拉密:社區翻轉、文化翻滾,以『東南亞』為方法」)
(2) 保羅計畫(「探戈 w/ 保羅大叔:修煉批判敘事力,以『東南亞』為方法」、「呼搭啦!@保羅的爵士酒吧:決戰大敘事,以『東南亞』為方法」)
(3)「SEAT|南方時驗室/台中市東協廣場溝通互動平台」 所推動之社會正義實踐教育場域與多元文化教育社會推廣平台。
上述計劃之推動與成果,也注入於本校高教深耕計畫「特色課程」、「創新課程」、「國際化」、「跨領域」、「大學社會責任」等面向,成為本校特色發展重要的一部份。本計劃整合並深化前述三個計畫的目標與實踐經驗,透過創新教育行動,履行本校的大學社會責任,專注持續回應SDGs中的消弭不平等、和平與正義以及優質教育等三個指標。
本計劃提出的計畫目標與社會實踐方案,除了回應過去三個計畫與社會大眾、特定弱勢邊緣社群社區接觸,所獲悉之在地需求,也更進一步深化及分類這些在地需求類型:尊嚴的需求、正義的需求、愛的需求、不被標籤化的需求、不被污名化的需求、返還正常化的需求、靈魂得以安定的需求。
這些來自邊緣弱勢社區社群的需求,多屬於真實、深刻但無形的需求(intangible needs),涉及「受壓迫者、從屬者難以發言(表達需求)」的社會受苦帶來的精神苦境,也關係Spivak (1998) “Can the subaltern speak?” 關注的「他者發言」與主體的議題。
本計畫主要要回應在地這些真實存在但難以言說的無形的需求,期能透過大學的力量,以暨大所在之南投作為社會責任實踐場域,讓社會趨近:
社會正義是要在平等權基礎上,讓最弱小階級也能受益 (John Rawls)
正義意味著一種傾向於使弱勢者受益的公共政策 (Emmanuel Lévinas)
推動目標
本計畫將國立暨南大學設定為多元跨域的人才培育基地,並透過意識的轉換去處理在南投「異、裔」鄉人的社會事實與引發的社會議題。
其核心願景在致力於培養具有超越多元文化的能力與批判敘事力,以此重建另一種社會、秩序、規範的可能性想像。透過「跨域課程」與「踏查」活動作為人才培育-地方關懷的基礎路徑,來理解南投縣境內的社會真實問題、解構多元文化實踐的核心障礙 -「矇意識種族主義」,與反思長期提供物質服務的利他策略,將國立暨南大學的社會責任真正落實在生活日常與鄰近偏鄉,培育師生與村鄰共創消弭歧視的社會、達到相互理解的族群互動,以回應永續生活指標之落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