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社群平台活動集錦
透過青年社群培訓,及青年自主舉辦"保羅電影院"、"議題解剖台"等議題導向活動,深化理解、激發多方對話
保羅電影院 《阿尼》及《薯片》電影放映暨映後座談
由青年社群平台舉辦的保羅電影院,選映鄒隆娜導演的《阿尼》及《薯片》,邀請東南亞系的
龔宜君老師進行映後座談。
《阿尼》講述一位在高雄漁船工作的菲律賓漁工的故事;《薯片》則是探討台灣菲律賓混血小女孩
自我認同的過程。
《阿尼》帶領觀眾大家看看漁工的日常與生活。在影片中可以看到男性移工男子氣概的展現,為了追求「現代性」,可能面臨死亡、被騙,或是老婆外遇等狀況。《阿尼》中的移工,可能面臨「雙重缺場」的問題,移工們來台灣,同時被故鄉的親友當成賺錢的工具,在異鄉雖地理環境靠近但被當作是「陌生人」,兩邊都被「背叛」。
《薯片》除了有自我認同的議題之外,宜君老師也分享可以從「說話」看到家中婆媳之間的權力關係,因為語言是建立親密關係的工具。
同學們熱絡地討論電影中的情節,互相分享彼此對電影的看法,也訴說自己的生命經驗與成長環境中的故事,大家從電影連結自己,再透過互相分享而感到療癒。
青年平台培訓活動 電影放映暨映後座談-《沒有名字的理容院 Unknown》
《沒有名字的理容院 Unknown》講述著桃園虎頭山下有許多「街頭理容攤」,由一群45至75歲不同年齡段的女性在經營,大多服務中高齡及勞動市民,因而形成老派、傳統且粗獷的庶民生活型態。林宇嬋導演走進桃園虎頭山腳下的理容攤,帶領觀眾看到不同年齡層女性的日常。在映後的時間,宇嬋導演與我們分享,在五年漫漫的拍攝過程中,她是如何走進田野,如何在拿起攝影機與放下攝影機之間,與被攝者相處,如何與影片告別。
當天有東南亞系、外文系、中文系……等不同系所的同學,聚合在一起,透過看電影和映後座談,討論片中的議題及自身的感受,諮人系的趙祥和老師,也分享從諮商心理的角度作為理解這部片的一種方式,而除了青年社群平台的成員參與,也有埔里國中正在學習紀錄片製作的國中生,跟大家一起討論!